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梅花鹿饲养场在选址、布局、设施设备、卫生管理、防疫制度、疫病控制与扑灭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梅花鹿饲养场的卫生防疫管理。
Title:Hygiene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pecifications for Sika Deer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057-2018《梅花鹿饲养场卫生防疫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梅花鹿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系统的卫生防疫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场址选择和布局,标准明确要求饲养场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区及垃圾场等污染源至少1000米以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外界病原体侵入,确保梅花鹿的生活环境安全。同时,场区内功能分区需合理,包括生产区、管理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并且各区域之间要有物理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在人员管理方面,标准强调所有进入饲养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通道并更换专用工作服。此外,工作人员不得携带任何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品进入,如手机、钥匙等个人用品。这些措施旨在切断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保护动物健康。
再者,关于饲料与饮水管理,标准规定饲料原料应来源于无污染地区,且储存时要采取防潮、防虫措施。饮用水则需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定期检测水质是否达标。这样可以避免因饲料或水源问题导致疾病的发生。
对于疫病防控,标准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疫苗接种计划。同时,还要求定期对全场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圈舍地面、墙壁以及用具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另外,废弃物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指出各类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收集、运输和处置,禁止随意丢弃。比如粪便可以采用堆肥发酵的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病死鹿尸则需要通过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方法处理,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或二次传播。
最后,标准还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日常巡查情况、免疫接种记录、疾病防治过程等内容,以便追溯来源、分析原因并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梅花鹿饲养场卫生防疫规范》从选址到日常管理,再到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有助于提升梅花鹿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