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破碎化的诊断技术流程、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神农架及其相似区域的川金丝猴生境保护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agnosi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in Shennongjia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363-2018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破碎化诊断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科学评估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提供了系统性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生境破碎化的定义与分级
标准明确指出,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原本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若干小块的过程。根据破碎化程度的不同,标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例如,轻度破碎化意味着生境面积减少不超过10%,而重度破碎化则指生境面积减少了超过50%。这种分级有助于精准定位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
2. 数据采集方法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强调了多源数据融合的重要性。要求结合遥感影像、地面调查以及历史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特别是对于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关键指标,应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准确性。同时,还规定了数据更新频率,以保证诊断结果能够反映最新的生态状况。
3. 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评估生境破碎化情况,标准提出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生境面积变化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等;二级指标则细化到了具体的物种分布密度、食物资源丰度等方面。通过这套指标体系,可以更准确地量化破碎化的影响,并据此制定针对性强的保护措施。
4. 风险评估模型
标准引入了基于模糊数学的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进一步破碎化趋势。该模型考虑了气候变迁、人类活动强度等多个变量,通过对各变量赋权计算得出总体风险值。当风险值达到警戒线时,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如限制开发项目审批、增加巡逻频次等。
5. 保护对策建议
最后,标准给出了若干实用性强的保护对策。比如,在轻度破碎化区域可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在中度破碎化区域则需要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孤立斑块,在重度破碎化区域则应优先开展迁地保护工作。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来。
总之,《DB42/T 1363-2018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破碎化诊断技术规程》从定义到具体操作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为有效遏制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栖息地退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