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itu Hot Recycling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湖北省地方标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编号为DB42/T 1336-2018)是指导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的重要依据。以下将对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规范适用于湖北省内设计速度不超过120km/h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上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工程。对于其他特殊条件下的工程,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执行。
在术语定义部分,“就地热再生”是指利用专用设备将旧沥青混合料加热软化后现场拌合并重新摊铺压实的技术方法。“预热”指通过红外线加热器或其他方式提高旧路面温度以利于后续操作的过程。
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完成详细的调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交通状况评估、地下管线探测等。同时要确保所有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设计要求准备足够的新添加材料如沥青结合料、矿粉等。
再生混合料质量控制
再生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路面性能。规范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
- 再生剂的选择应基于试验结果确定;
- 新添加的沥青结合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矿质集料应满足相应粒径分布要求且清洁无杂质。
现场施工
现场施工阶段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 初次加热深度通常设定为30至50毫米;
- 每台机器的工作宽度不宜超过7米;
- 再生层厚度一般控制在20至50毫米之间;
- 摊铺机的速度宜保持稳定,避免忽快忽慢影响平整度。
质量检验
完工后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测量以及压实度测试等内容。特别指出的是,再生层的压实度不得低于原设计值的95%。
以上是对DB42/T 1336-2018中部分内容的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实际操作时还需参照最新版本的标准文件,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