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菌种制备、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冬虫夏草的工厂化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Produc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896-2018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3.1 菌种选择”中规定:“应选用经国家或省级菌种鉴定机构认定的优良菌株”。这要求生产单位必须使用经过权威部门认证的优质菌种,确保菌种纯度和遗传稳定性,为后续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4.2 培养基制备”指出:“培养基配方为:大米50%,小麦15%,玉米粉15%,豆饼粉10%,蔗糖5%,石膏粉3%,碳酸钙2%。”这一配方提供了具体的比例要求,有助于生产者准确配制出符合标准的培养基,满足北冬虫夏草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5.3 子座培养”提到:“当虫体长至8cm左右时,将温度降至10℃~15℃,并保持黑暗环境。”这是为了模拟自然条件下北冬虫夏草子座形成的生态环境,通过控制温湿度等条件促进子座正常发育。
“6.2 采收标准”明确:“子座长度达到8cm~12cm,颜色呈黄褐色至棕褐色时即可采收。”此标准为判断是否适宜采收提供了直观依据,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以上内容体现了该规程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对于规范行业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