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绿地中鸟类栖息地营造及恢复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植物配置、水体营造、设施设置、管理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绿地内鸟类栖息地的营造和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re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Bird Habitats in Urban Green Sp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13-2018城市绿地鸟类栖息地营造及恢复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城市绿地中鸟类栖息地营造和恢复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栖息地”是指鸟类生存、繁衍、觅食等活动的空间范围。“核心栖息地”指为鸟类提供主要生活条件的区域。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基本概念框架。
在栖息地营造方面,规范指出应根据鸟类种类选择适宜的植物配置。例如,对于喜树种,可种植桑树、构树等;对于喜草本植物种类,可栽植结缕草、早熟禾等。同时要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搭配,形成多层次植被结构,以满足不同鸟类的需求。
关于栖息地恢复,强调要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对受损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具体措施包括清除入侵物种、补充乡土树种、改善土壤条件等。特别提到恢复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化学药剂,确保环境安全。
在水体营造上,规范提出应在绿地内设置自然式或人工湿地,为涉禽类鸟类创造适宜生境。水体设计需考虑深度变化,形成浅滩区、深水域等多种生境类型。同时,应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为鸟类提供隐蔽场所。
此外,还规定了监测与管理要求。要求定期观察记录鸟类种类数量变化,评估栖息地效果。建议建立志愿者队伍参与日常巡查维护,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对于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可采取物理隔离或警示标识等方式减少影响。
总之,该标准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城市绿地中鸟类栖息地的建设与维护,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