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纳米复合树脂粘接修复牙体缺损的操作步骤、材料选择、临床要求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使用纳米复合树脂进行牙体缺损修复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storation of Dental Defects Using Nano-composite Resin Bon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837-2017《纳米复合树脂粘接牙体缺损修复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纳米复合树脂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材料选择与准备
标准指出,在选择纳米复合树脂材料时,应优先考虑其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材料的粒径分布直接影响修复效果,因此需确保材料粒径均匀且符合规定要求。此外,修复前应对牙齿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和干燥处理,以保证粘接效果。
操作步骤
1. 酸蚀:使用磷酸凝胶对牙齿表面进行酸蚀处理,时间控制在15至30秒之间。酸蚀后需立即用水冲洗并吹干。
2. 涂布粘接剂:均匀涂抹一层粘接剂于酸蚀后的牙齿表面,避免气泡产生。等待适当时间后进行光固化。
3. 填充材料:分层放置纳米复合树脂材料,每层厚度不超过2毫米,并在每次放置后进行光固化。
4. 修整抛光:完成材料填充后,使用专用工具修整边缘,最后进行精细抛光,使修复体表面光滑平整。
注意事项
-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 光固化灯的工作参数(如波长、光照时间)应根据所选用材料说明书设定。
- 对于特殊病例,如咬合面严重磨损或大面积缺损,建议结合其他修复方法共同实施。
以上内容基于DB22/T 2837-2017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展开说明,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导和技术支持。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