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粘虫的作业准备、施药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防治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粘虫防治的农田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one-based Pest Control of Armyworm with Pesticide App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809-2017《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粘虫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粘虫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作业前准备
1. 环境条件:规程要求作业区域的风速应小于4米/秒,相对湿度大于60%,温度范围在10℃至30℃之间。这些条件有助于提高喷洒效果并减少药物漂移。
2. 无人机检查:确保无人机各部件完好无损,电池电量充足,喷洒系统畅通无阻。此外,还需对喷头进行校准以保证均匀喷洒。
药剂选择与配制
3. 药剂选择: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等,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稀释比例进行配制。
4. 混合操作:在配制药液时要先加入适量清水,然后缓慢倒入药剂并充分搅拌均匀,避免直接将药剂倒入水中造成局部浓度过高。
施药过程
5. 飞行高度:设定无人机飞行高度为1.5米至3米之间,具体高度需根据地形调整,以确保药物能够有效覆盖目标区域。
6. 航线规划:合理规划飞行路线,尽量避开敏感区域如居民区、水源地等,并留出足够的缓冲带。
7. 速度控制:保持稳定的飞行速度(一般为4米/秒至6米/秒),同时注意观察地面情况及时调整姿态。
安全措施
8. 人员防护: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远离作业现场至少100米以上。
9. 废弃物处理:所有废弃物品包括空包装袋、剩余药液等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后期管理
10. 效果评估:作业结束后应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如果发现仍有害虫存在,则需要重新制定方案继续实施防控措施。
11. 设备维护:定期对无人机进行全面检修保养,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确保下次任务顺利开展。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地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粘虫防治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