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季冻区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季冻区采用机制砂配制和施工的水泥混凝土工程。
Title: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ement Concrete with Manufactured Sand in Seasonal Frozen Zon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775-2017《季冻区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是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混凝土应用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原材料选择
1. 机制砂质量要求
- 标准规定机制砂应符合GB/T 14684的要求,其中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是重点控制指标。
- 对于含泥量,要求不超过3%,泥块含量不得超过0.5%。这些限制旨在减少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不利影响。
2. 水泥性能
- 水泥需满足GB 175的规定,并且推荐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应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宜超过10小时。
配合比设计
3. 水灰比控制
- 根据工程类别不同,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35至0.5之间。对于高强混凝土(C60及以上),建议采用较低水灰比以提高密实度。
4. 外加剂选用
- 外加剂的选择需考虑抗冻性需求,通常选用引气型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复合使用。引气量控制在3%-5%范围内有助于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能。
施工要求
5. 振捣工艺
- 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振动棒插入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且每次振捣持续时间为10-30秒。
6. 养护措施
- 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保温措施防止早期冻害。建议采用覆盖草帘、塑料薄膜等方式,并保持适当湿度。
质量检验
7. 强度检测
- 按批次随机抽取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确保达到设计标号要求。龄期通常为28天。
8. 抗渗性能评估
- 特别是在桥梁隧道等防水要求较高的结构中,还需检测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是否符合设计值。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22/T 2775-2017特别强调了针对季冻区特殊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都有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标准体系。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此规范执行,以保证工程质量并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