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泥混凝土抗冻设计与施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区域内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水泥混凝土的抗冻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nti-freez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ement Concre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785-2017水泥混凝土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的技术标准。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设计阶段的关键要求
在设计阶段,该规范强调了材料选择的重要性。例如,第5.1.3条规定,“用于抗冻混凝土的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这是因为这类水泥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能,能够有效抵抗因温度变化导致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带来的破坏。
此外,第5.2.1条指出,“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mm,并且要确保骨料清洁无杂质。”这一规定旨在减少由于骨料中的有害成分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保证混凝土混合物的良好工作性。
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规范提出了严格的温控措施。根据第6.1.4条,“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过早冻结。”这有助于维持混凝土内部的适当湿度和温度条件,促进其正常硬化过程。
另外,第6.2.3条提到,“搅拌时间应不少于120秒,确保所有成分均匀分布。”适当的搅拌时间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还能增强其整体强度和耐久性。
质量检验与维护
关于质量检验,第7.1.2条规定,“每批次混凝土都必须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以及抗冻试验。”这些测试对于评估混凝土的实际抗冻能力至关重要。
最后,在养护环节,第8.1.5条建议,“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护至少7天。”良好的养护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是对《DB22/T 2785-2017水泥混凝土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若干重要条文的深度解读。遵循这些标准不仅能够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