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工柔性生态防护结构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材料选择及施工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利工程中的柔性生态防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Flexible Ecological Protection Structures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700-2018《水工柔性生态防护结构设计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水工柔性生态防护结构设计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适用于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中柔性生态防护结构的设计工作,强调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对“柔性生态防护结构”进行了明确界定,即采用具有柔性和透水性的材料构建的防护设施,既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这一定义明确了柔性生态防护结构的核心特征——既具备防护功能又考虑生态效益。
2. 设计原则:标准指出设计时应遵循安全性、生态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意味着不仅要确保结构能够抵御水流冲击等外部荷载,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合理控制成本。例如,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满足强度要求,也要优先选用环保型材料。
3. 材料选择:对于柔性生态防护结构所使用的材料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护坡材料需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性能及耐久性;植被层则要求植物种类多样,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此外还特别提到不宜使用可能污染水质或破坏土壤结构的材料。
4. 构造形式:标准给出了几种常见的柔性生态防护结构形式及其适用条件。如格宾网箱适用于流速较高且易发生侵蚀的河段;而土工布加筋垫层则更适合于软基处理等情况。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参数限制。
5. 施工与维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并做好现场管理;对于已经建成的防护结构,则需要定期检查维护,及时修复损坏部位,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6. 监测评估:规定了对已建柔性生态防护结构进行效果监测的方法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水文观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等内容。通过持续跟踪反馈信息,可以不断优化改进设计方案。
以上是对DB13/T 2700-2018部分关键内容的概述性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者想深入探讨某个方面,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