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碳汇造林的基本原则、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碳汇计量与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开展的碳汇造林项目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bon Sink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DB44/T 2116-2018)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碳汇造林的技术要求。以下为关键内容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
二、术语和定义
1. 碳汇造林: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
2. 基准线情景:指在没有实施碳汇造林项目的情况下,预测的碳储量变化情况。
三、造林地选择
1.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
2. 避免选择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或地质灾害的区域。
四、树种选择
1. 应优先选用乡土树种,确保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2. 树种需具备较强的固碳能力及经济价值。
五、造林密度
1. 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合理密度。
2. 一般乔木类树种株行距建议为3米×4米至5米×6米。
六、抚育管理
1. 定期清除杂草,保持林地清洁。
2. 合理施肥,促进树木生长。
3. 及时防治病虫害,保障森林健康。
七、监测与评估
1.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测量林分生长状况。
2. 对比基准线情景,计算实际碳汇量。
八、档案管理
1. 记录造林全过程信息,包括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
2. 保存相关数据资料,便于后续跟踪检查。
九、效益评价
1. 综合考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以上内容为核心条款,实施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确保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