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通信协议及安全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Title: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 Part 6: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T4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6部分:管理系统》(DB44/T 2099.6-2018)是广东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提供了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系统架构与功能要求
# 5.1 系统架构
本标准规定了无线充电系统的总体架构应包括车辆端、地面端和通信网络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
- 车辆端:应具备能量接收、控制单元及与地面端的通信能力。
- 地面端:应包含能量发射装置、监控单元以及与车辆端的通信接口。
- 通信网络:用于连接车辆端和地面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5.2 功能要求
系统需满足以下基本功能:
- 自动对准:能够实现车辆与地面端之间的精确对准。
- 功率调节: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输出功率,避免过载或欠载情况发生。
- 故障诊断:及时检测并报告任何异常状况。
- 安全防护: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场屏蔽、过热保护等措施。
性能指标
# 6.1 能量效率
系统在额定条件下工作时,其能量转换效率不应低于70%。这一要求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 6.2 对准精度
车辆与地面端之间的横向偏差不得超过±5cm,纵向偏差不得超过±10cm。高精度的对准可以保证更高效的能量传输过程。
安全性考量
# 7.1 电磁兼容性
系统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电磁兼容性标准,以防止干扰其他电子设备正常运作。同时也要确保自身不受外界电磁环境影响。
# 7.2 紧急停止机制
当检测到潜在危险信号(如过流、短路等)时,系统应当立即启动紧急停止程序,切断电源供应,并发出警报通知操作人员。
测试方法
# 8.1 功能测试
通过模拟真实应用场景来验证各项功能是否按预期执行。例如,在不同速度下测试自动对准效果,在满载情况下考察功率调节能力等。
# 8.2 性能测试
使用专业仪器测量能量效率、对准精度等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此外还需记录整个测试过程中所有参数变化趋势以便后续分析优化。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内容摘录及简要说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6部分:管理系统》涵盖了更多细节和技术要点,请查阅完整文档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