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公共服务网格化的网格划分原则、划分方法、编码规则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社会公共服务网格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Social Public Service Grid Management - Part 1: Grid Divis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324.1-2017《社会公共服务网格化 第1部分:网格划分》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网格划分,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社会公共服务网格的划分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网格划分工作在特定区域和领域内有效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21739-2008《社区服务指南》等。这些引用文件为网格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保证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网格”、“网格单元”、“网格管理员”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网格”被定义为按照一定规则划分的基本地理管理单位,而“网格管理员”则是负责网格内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认知,避免执行中的歧义。
网格划分原则
标准提出了网格划分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 全覆盖:确保区域内所有服务对象和服务资源均纳入网格管理。
- 均衡性:网格规模适度,人口分布均匀。
- 便捷性:便于开展日常管理和提供高效服务。
- 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调整网格设置。
网格划分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网格划分的具体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初步划分、实地勘察和最终确认四个步骤。其中特别强调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辅助分析的重要性,以提高划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网格编码规则
为了便于信息管理与资源共享,标准制定了网格编码规则。每个网格都有唯一的编码标识,编码结构包括行政区划代码、网格类型代码及顺序号等部分。这种规范化的编码方式有利于实现网格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整合。
实施要求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网格划分后的实施要求,包括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以及定期评估改进等工作内容。这些建议有助于保障网格化服务的有效运行并持续优化服务质量。
以上就是对DB42/T 1324.1-2017《社会公共服务网格化 第1部分:网格划分》中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