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株玉米青贮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收获与运输、青贮制作工艺、质量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全株玉米青贮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ole Corn Silage in Hube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323-2017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为全株玉米青贮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原料选择与收获
标准指出,用于青贮的全株玉米应处于乳熟期至蜡熟期之间,此时干物质含量应在25%-35%范围内。这一阶段的玉米既保证了较高的营养价值,又便于水分控制。同时要求籽粒变硬,果穗下垂但未完全成熟,以确保青贮后饲料品质稳定。
二、切碎长度与装填密度
规定青贮原料切碎长度宜为2-3厘米,这样既能增加表面积利于发酵,又能防止过短导致压实不充分。装填密度建议达到每立方米600公斤以上,通过适当加压可有效排出空气,创造厌氧环境,促进乳酸菌生长。
三、青贮设施管理
强调青贮窖或袋必须密封良好,避免漏气和渗水现象发生。窖壁需平整光滑,底部铺设厚度不低于20厘米的垫料,并在顶部覆盖至少30厘米厚的封顶土层。此外,定期检查维护设施结构完整性,防止雨水侵蚀及外部污染。
四、添加剂使用
推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微生物制剂或化学防腐剂等添加剂。例如添加乳酸菌可以加速发酵过程,提高青贮质量;而适量加入盐分则有助于抑制杂菌繁殖。但需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操作,不可过量以免影响最终效果。
五、取用管理
当需要使用青贮饲料时,应从上至下依次取用,保持切面整齐且垂直于水平面。每次取用量不宜过多,尽量做到随取随喂,减少暴露时间。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六、质量检测
明确规定了感官评定指标(如颜色、气味、质地)以及理化参数(pH值、氨氮含量)的具体范围。例如正常情况下pH值应低于4.2,氨氮占总氮比例不超过15%,这些数据能够直观反映青贮产品的优劣程度。
综上所述,《DB42/T 1323-2017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规程》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储存各个环节都做出了细致规范,对于提升青贮饲料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严格遵循上述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改进工艺流程,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