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双斑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及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Seedling Rearing of Takifugu nipho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709-2017《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双斑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亲鱼选择:标准规定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体长应在25cm以上,体重在400g以上。雌雄比例以1:1为宜。这一要求确保了亲鱼的健康状况和繁殖能力,有利于提高后代的质量。
2. 繁殖环境:要求繁殖池水温保持在18℃至25℃之间,pH值控制在7.0至8.5范围内。水质需定期检测,确保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符合标准。这些条件模拟了自然环境,有助于亲鱼顺利产卵。
3. 孵化管理:受精卵孵化期间,水温应稳定在20℃至24℃,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三分之一。孵化过程中要防止阳光直射,并定期检查卵的发育情况。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孵化成功率。
4. 幼苗培育:幼苗期投喂轮虫、丰年虫等适口饵料,日投喂量按幼苗体重的10%-15%计算。随着幼苗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并引入配合饲料。同时,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预防疾病发生。
5. 病害防控:强调预防为主,定期对养殖设施消毒,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处理病害问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条文,能够显著提高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的成功率以及育苗质量,促进该物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