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秋葵栽培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黄秋葵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k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019-2018《黄秋葵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黄秋葵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优良品种。在种子处理上要求播种前要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并且要进行浸种催芽处理,一般用温水浸泡6-8小时后置于适宜温度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二、整地施肥
黄秋葵喜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因此需要深翻土地并施足基肥。具体做法是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作为基肥。同时还要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造成根部腐烂。
三、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时间。一般春季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秋季则应在霜冻来临前一个月左右完成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直播时行距保持在50厘米左右,株距30厘米;育苗移栽则需提前20-30天育苗。
四、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加强水肥管理,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当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要及时搭架引蔓,促进通风透光。另外还需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五、采收标准
黄秋葵果实采收的最佳时期为花谢后7-10天内,此时果荚长度达到6-10厘米最为理想。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荚影响品质。
六、收获后的处理
收获后的黄秋葵应及时分级包装,确保产品新鲜度。对于不能立即销售的产品可以采用冷藏保鲜技术延长保存期限。此外还应对废弃叶片和残茬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DB36/T 1019-2018《黄秋葵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