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健用品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的程序与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保健用品的安全性评估中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部分。
Title:Healthcare Products -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Procedures and Test Methods - Part 6: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T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C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96.6-2017 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6部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使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评估保健用品潜在致突变性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对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部分适用于保健用品致突变性检测,特别是对可能引起基因突变的化学物质进行筛查。
2. 原理:利用特定突变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在缺乏外源代谢活化系统时检测样品是否导致细菌回复突变。通过加入S9混合物模拟体内代谢条件进一步验证。
3. 菌株选择:选用TA97a、TA98、TA100、TA102四种突变型菌株,分别用于检测不同类型的DNA损伤。
4. 实验设计:
- 设置阴性对照组(仅含培养基)
- 阳性对照组(含已知诱变剂)
- 检测样品组(不同浓度梯度)
- S9代谢激活组(如有需要)
5. 细胞毒性判定:采用平板掺入法,观察各组菌落数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细胞毒性。
6. 结果分析:以阳性对照组菌落数为基准,计算各浓度下回复突变菌落数占其百分比。若某浓度下回复突变率≥2倍阴性对照,则认为该浓度具有致突变性。
7. 数据处理:至少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绘制剂量-效应曲线,确定最低有效浓度。
8. 报告撰写:包括样品信息、实验条件、结果数据、结论等部分,并附上原始记录复印件。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确保试验过程科学严谨,结果准确可靠,为保健用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