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屠宰厂在屠宰过程中标准化的检验操作规程,包括检验流程、质量控制要求、卫生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生猪屠宰厂的屠宰检验操作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Standardized Slaughter Inspection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Swine Slaughter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739-2017《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屠宰检验操作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生猪屠宰过程中的检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人员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屠宰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检验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熟悉生猪解剖结构及常见疾病症状。此外,还强调了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其在工作中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2. 待宰管理:在待宰环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进厂生猪进行身份验证、健康检查以及必要的隔离观察。对于出现异常状况的生猪,应及时隔离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追溯。
3. 屠宰前检验:屠宰前检验是保证肉品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指出,在屠宰开始前应对每头生猪进行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特别是要注意观察呼吸频率、体温变化等生理指标。如果发现有患病或疑似病态的个体,则必须立即停止屠宰程序。
4. 同步检验:这是整个屠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按照标准规定,在屠宰的同时要对胴体及其副产品实施同步检验。具体来说,就是在流水线上设置专门的检验点,由专业人员负责逐个检查每个部位是否存在病变或其他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5. 废弃物处置:对于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不合格肉品、内脏等),标准也给出了明确的处理办法。要求将这些废弃物集中收集后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或传播疾病。
6. 记录与档案管理:为了便于后续的质量追踪与责任追究,标准特别强调了记录的重要性。所有关于生猪来源、检验结果、处置措施等方面的信息都必须详细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妥善保存至少两年以上。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深入解读可以看出,《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屠宰检验操作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生猪入场到最终产品出厂全过程的技术细节,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的理念。这为提升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