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2435.3-2021 架空输电线路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第3部分:基建验收》是由中国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架空输电线路在建设阶段使用机载激光雷达(LiDAR)进行测量和验收的技术流程。该标准是DLT 2435系列标准中的第三部分,旨在提升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时,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为后续的线路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标准中明确了机载激光雷达在基建验收阶段的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线路路径复测、杆塔基础检查、通道环境扫描等。同时,对数据采集的精度要求、设备性能指标、飞行作业条件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线路特点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扫描密度及点云数据采集方式。此外,还对飞行作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飞行许可、空域申请、气象条件评估等内容,以保障飞行作业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规定了点云数据的预处理流程,包括去噪、配准、分类等步骤,并对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以及三维点云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明确要求。同时,对关键结构物如导线、绝缘子、金具等的识别与建模方法也进行了说明。
在验收内容方面,标准涵盖了线路路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杆塔基础是否稳固、通道内是否存在障碍物以及线路与其他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否满足规范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分析,能够快速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为后续整改工作提供依据。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成果的标准化输出和存储要求,确保不同单位之间数据的兼容性和可追溯性。同时,对验收报告的内容格式、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结论表达方式也作出了统一规定,提高了验收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DLT 2435.3-2021标准的发布,不仅为架空输电线路的基建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也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看,《DLT 2435.3-2021 架空输电线路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第3部分:基建验收》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技术规范,其实施将有效提升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