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2376-2021 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火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CO₂)排放的连续监测工作。该标准自2021年实施以来,为火电厂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技术依据,对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适用于以燃煤、燃气等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火电厂,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实时、连续监测。标准涵盖了监测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安装与调试、数据采集与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在监测系统组成方面,标准明确要求火电厂应配备符合技术规范的监测设备,包括气体分析仪、采样单元、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等。其中,气体分析仪是核心设备,用于测定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采样单元负责将烟气样品引入分析仪,确保样品的代表性与稳定性。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则负责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环保部门或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技术要求方面,标准对监测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测量范围、响应时间、精度、重复性等。同时,还要求监测系统具备自动校准功能,以应对环境变化和设备老化带来的影响。此外,标准强调了监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高粉尘等恶劣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在安装与调试环节,标准要求火电厂在建设或改造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监测系统的布置与安装。安装位置应选择在烟气流动稳定的区域,避免受到其他污染物或空气流动的影响。调试阶段需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各部件正常运行,并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部分,标准规定了监测数据的记录方式、存储格式及传输协议。要求火电厂建立完整的数据档案,保存原始监测数据不少于三年。同时,数据应定期上传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便于监管与统计分析。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火电厂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可靠性。
《DLT 2376-2021 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火电厂碳排放监测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火电厂的环境管理水平,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碳排放核查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该标准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