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2374-2021 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测定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是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测定方法。该标准适用于燃煤、燃气等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检测,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逃逸氨是指在锅炉燃烧过程中,由于脱硝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未能完全反应而随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氨。逃逸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与烟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硫酸盐或硝酸盐颗粒物,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烟气中的逃逸氨含量,是评估脱硝系统运行效果和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采用的是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逃逸氨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氨与次氯酸钠和苯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靛酚蓝化合物的原理,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烟气中逃逸氨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采集烟气样品,并通过吸收液进行富集。通常使用稀硫酸溶液作为吸收液,以确保氨能够被有效吸收并转化为铵离子。随后,将吸收液与显色剂混合,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显色反应,形成靛酚蓝化合物。最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逃逸氨的浓度。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标准中对实验条件、试剂配制、仪器校准以及样品处理等方面均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要求实验用水应为去离子水,试剂需符合分析纯级别,分光光度计应定期校验,确保测量精度。此外,还强调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因化学品接触对人体造成伤害。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为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测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依据,也为环保部门开展污染源监管和排放控制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有助于推动火电厂优化脱硝工艺,提高脱硝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火电厂烟气治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逃逸氨的测定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脱硝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因此,《DLT 2374-2021》的出台,对于提升我国火电行业的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LT 2374-2021 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测定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它不仅规范了逃逸氨的测定方法,也推动了火电厂环保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