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969-2019 水电厂水力机械保护配置导则》是由中国电力行业发布的标准,旨在规范水电厂水力机械保护系统的配置与设计,提高水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大型、中型和小型水电站的水力机械设备保护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工作。
本导则主要针对水轮机、调速系统、压力钢管、蜗壳、尾水管等关键水力机械设备,提出了相应的保护配置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因设备故障或异常工况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保障水电站的正常运行。
在水力机械保护配置方面,《DLT 1969-2019》强调了多种保护手段的综合应用,包括电气保护、机械保护、自动控制保护等。例如,对水轮机的过速保护、振动保护、轴承温度保护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此外,导则还对保护装置的选型、配置原则、动作逻辑、整定值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内容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高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对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保护系统的运行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DLT 1969-2019》对于提升水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力机械保护系统也需要与现代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导则鼓励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智能算法,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保护功能。
同时,该标准还注重与其他相关规范的协调统一,如与《GB/T 15468-2007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等标准的衔接。这种协同作用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水电站设计与运行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各水电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照《DLT 1969-2019》的要求进行水力机械保护系统的配置和优化。同时,还需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保护系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总之,《DLT 1969-2019 水电厂水力机械保护配置导则》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在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提高设备可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发布和实施,不仅规范了水力机械保护系统的配置方法,也为今后水电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