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939-2018 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由国家能源局发布,旨在规范垃圾发电厂渗沥液的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该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沥液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对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渗沥液是垃圾在堆放、填埋或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氨氮、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针对垃圾发电厂渗沥液的处理,需要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以确保出水水质达到相关环保要求。
《DLT 1939-2018》标准中明确了渗沥液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源头控制、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等。同时,对处理工艺的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膜分离技术等,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合适的组合工艺,以实现高效、稳定、经济的处理效果。
在设计阶段,标准强调应根据垃圾种类、处理规模、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系统设计,并考虑运行成本和维护便利性。同时,对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日常监测、设备维护、污泥处置等内容,确保整个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DLT 1939-2018》还对渗沥液处理后的水质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如COD(化学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悬浮物等关键指标,要求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在技术实施方面,标准鼓励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如MBR(膜生物反应器)、高级氧化、蒸发浓缩等,提升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同时,对污泥的处理与处置也作出了明确规定,防止污泥二次污染,推动资源化利用。
《DLT 1939-2018》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技术规范,不仅为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垃圾处理行业的技术水平,降低环境风险,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处理需求日益增长,渗沥液处理问题愈加突出。《DLT 1939-2018》的出台,有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处理能力,促进垃圾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环境治理需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