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938-2018 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18年发布,旨在规范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的处理流程和技术要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垃圾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焚烧发电厂,涵盖了炉渣的收集、输送、储存、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其内容不仅包括炉渣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还涉及炉渣处理设备的选择与配置、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
在炉渣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产生的炉渣进行分类和初步处理。根据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成分,通常分为底渣和飞灰两种类型。底渣主要由未燃尽的固体物质组成,而飞灰则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和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因此,对于这两种炉渣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底渣可以通过筛分、磁选、风选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资源化利用,而飞灰则需要经过稳定化处理后再进行填埋或资源化利用。
标准中强调了炉渣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在减量化方面,要求通过优化焚烧工艺和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炉渣的产生量;在资源化方面,鼓励将炉渣作为建筑材料或路基材料进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无害化方面,要求对炉渣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处理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DLT 1938-2018》还对炉渣处理设施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炉渣处理车间应配备必要的除尘、除臭和废水处理系统,防止粉尘、异味和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炉渣储存场所应设置防渗层,并配备相应的监测和应急处理设施,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在设备选型方面,标准建议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处理设备,如破碎机、筛分机、磁选机等,以提高炉渣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要求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自动化控制功能,便于操作人员监控和调节。
在安全管理方面,标准规定了炉渣处理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整个处理过程的安全可控。同时,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DLT 1938-2018 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炉渣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同时,该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提升垃圾处理的整体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