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937-2018 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提高垃圾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效率。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也可作为现有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改造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要求、系统架构、设备配置、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协议、安全防护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监控系统的标准化,确保垃圾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并保障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在设计原则方面,DLT 1937-2018强调以安全、可靠、先进、适用为基本要求,同时注重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管理。监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工艺改进的需求。此外,标准还提出要结合垃圾发电厂的特殊性,如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环节,制定相应的监控策略和技术方案。
在功能要求上,该标准明确了监控系统应具备的数据采集、过程控制、报警管理、数据分析、报表生成等功能。系统应能对垃圾焚烧炉、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烟气净化装置等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环节运行稳定。同时,系统应具备异常工况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系统架构方面,DLT 1937-2018建议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包括现场设备层、数据采集层、监控管理层和信息管理层。这种架构有利于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和灵活部署,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标准还对通信协议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通信协议,如Modbus、OPC UA等,以保证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设备配置方面,标准要求监控系统应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如PLC控制器、DCS系统、SCADA系统、数据服务器、操作员站等。同时,对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冗余配置等方面也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监控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DLT 1937-2018规定了各类传感器、执行机构、仪表等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系统应具备数据存储、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为运行人员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决策支持。
安全防护方面,标准强调了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要求采取必要的物理隔离、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措施,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泄露。同时,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故障诊断和恢复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总体来看,《DLT 1937-2018 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为我国垃圾发电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垃圾发电厂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