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840-2018 交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保护间距要求》是一项由中国电力行业发布的标准,旨在规范交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与短波无线电测向台之间的安全距离。该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保障无线电测向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因电磁干扰而导致的信号失真或测量误差。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等级为35kV及以上交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对于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接收和分析短波信号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因此对电磁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高压输电线路距离测向台过近,可能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场,从而影响测向设备的性能。
根据DLT 1840-2018的规定,交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与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保护间距。这一间距的确定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电流强度、导线类型以及测向台的工作频率等。标准中详细列出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具体保护间距要求,并提供了计算方法和参考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规划高压输电线路时,需要充分考虑与周边无线电测向设施的距离关系。尤其是在城市或人口密集区域,由于无线电测向台可能分布较为密集,因此更应严格遵守DLT 1840-2018的相关规定。此外,在进行输电线路的扩建或改造时,也需重新评估与现有测向台之间的电磁干扰风险。
DLT 1840-2018还强调了在项目前期阶段开展电磁环境评估的重要性。通过对拟建输电线路及其周围电磁环境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干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线路路径、优化导线布置方式或采用屏蔽措施等方式,有效降低对测向台的影响。
此外,该标准还明确了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电力企业应在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保护间距要求,并定期对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而无线电管理部门则应加强对测向台的监管,确保其在符合电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正常运行。
DLT 1840-2018的发布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无线电测向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以及无线电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此类标准的作用将愈加凸显。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相关标准也可能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总之,《DLT 1840-2018 交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保护间距要求》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规范,它为电力与无线电通信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维护良好的电磁环境和保障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