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747-2017 电力营销现场移动作业终端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电力营销现场移动作业终端的设计、功能、性能及应用要求。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适用于电力企业开展营销业务时所使用的移动作业终端设备,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具备高效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作业终端的基本功能、硬件配置、软件系统、通信接口、数据安全、操作界面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电力营销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移动作业终端作为电力营销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现场抄表、用电检查、故障处理、客户信息采集等业务场景。该终端通常具备数据采集、实时传输、远程控制、图像识别等功能,能够实现与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在硬件配置方面,标准对终端的处理器、存储容量、显示屏、电池续航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确保设备在复杂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同时,终端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防护等级,适应户外作业的多种气候条件。
在软件系统方面,标准要求终端操作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支持多种应用程序的安装和运行。软件应具备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日志记录等功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通信接口是移动作业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规定了终端应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4G/5G网络、Wi-Fi、蓝牙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同时,终端应具备良好的网络稳定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安全是本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终端具备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同时,终端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在意外情况下数据不会丢失。
操作界面设计应遵循人性化原则,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流程清晰,便于现场工作人员快速上手使用。同时,终端应支持多语言切换,适应不同地区和用户的使用需求。
环境适应性方面,标准对终端的温度范围、湿度、抗震性能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都能正常工作。此外,终端应具备良好的耐用性和易维护性,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DLT 1747-2017 电力营销现场移动作业终端技术规范》的实施,为电力营销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