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709.7-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网运行驾驶舱》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的一部分,旨在规范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电网运行驾驶舱的功能设计、数据集成、界面展示及系统交互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智能化建设,为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电网运行驾驶舱作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度员进行实时监控、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理的关键平台。它通过整合各类电网运行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电网状态,帮助调度人员快速掌握电网运行情况,提高对异常事件的响应速度。
该标准在功能设计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图形化展示、报警信息管理、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模块。同时,还强调了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电网的需求,并与其他调度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数据集成方面,《DLT 1709.7-2017》规定了电网运行驾驶舱需要接入的数据类型和来源,包括实时负荷数据、设备状态信息、气象数据、市场交易数据等。这些数据经过统一处理后,能够为调度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界面展示是电网运行驾驶舱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要求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便于调度员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同时,系统应支持多层级、多维度的数据展示方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监控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地图形式展示电网拓扑结构,或者以图表方式显示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
报警信息管理也是该标准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电网运行驾驶舱需要具备完善的告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提示电网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报警信息应包括类型、级别、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详细信息,并支持多种通知方式,如声音提示、短信推送、邮件提醒等。
此外,标准还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具体要求。电网运行驾驶舱作为调度控制的核心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同时,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DLT 1709.7-2017》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为电网运行驾驶舱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驾驶舱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其功能也将不断完善。未来,该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