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691-2017 电流互感器状态检修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状态检修工作。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7年实施以来,对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运维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测量和保护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准确性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电流互感器进行科学合理的状态检修至关重要。DLT 1691-2017标准的制定,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各类电流互感器的状态评估和检修体系,为电力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该导则明确了电流互感器状态检修的基本原则,包括以状态评价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预防性维护为核心等。同时,导则还规定了电流互感器状态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绝缘性能、变比误差、二次回路阻抗、局部放电情况等,为设备运行状态的诊断提供了量化依据。
在具体操作层面,DLT 1691-2017标准提出了不同状态等级下的检修策略。例如,对于处于正常状态的电流互感器,可采取定期巡检和例行试验的方式;对于存在异常或隐患的设备,则需要加强监测频率,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停电检修或更换部件。此外,导则还强调了检修记录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可追溯性,以便于后续分析和决策。
该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新技术在状态检修中的应用。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在线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逐渐成为状态检修的重要手段。DLT 1691-2017鼓励电力企业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电流互感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诊断,从而提升检修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DLT 1691-2017标准为各地区电力公司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操作指南。通过标准化的检修流程,不仅提高了设备维护的一致性,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该标准的推广也有助于推动电力设备检修从“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实现更精细化的运维管理。
DLT 1691-2017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它不仅是电力设备检修的重要依据,也为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标准还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运维需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