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402-2015 厂站端同步相量应用技术规范》是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厂站端同步相量的应用。该标准旨在规范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在厂站端的安装、配置、运行及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
同步相量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实现高精度、高实时性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信号,PMU能够准确测量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等电气量的幅值和相位,并以统一的时间基准进行记录和传输。这种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状态分析、故障诊断以及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DLT 1402-2015标准涵盖了厂站端同步相量应用的多个方面,包括PMU的性能要求、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安装位置、运行维护等内容。标准明确要求PMU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在各种运行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同时,标准还规定了PMU与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传输格式,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厂站端的布置方面,标准建议将PMU安装在关键的变电站或发电厂,以便对重要设备和线路进行实时监控。此外,标准还强调了PMU与其他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如调度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等,以实现多系统协同工作,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DLT 1402-2015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提升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的同步相量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技术支持。
该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不仅填补了国内在同步相量应用方面的技术规范空白,也为相关设备制造商、电力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步相量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DLT 1402-2015标准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
总之,《DLT 1402-2015 厂站端同步相量应用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其内容全面、技术先进,为电力系统中同步相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对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