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248-2013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指导和规范架空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工作。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3年起实施,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通过该导则,可以有效提升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状态检修是一种基于设备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维护的策略,与传统的定期检修不同,它强调根据设备的健康状况、运行数据以及环境因素来制定检修计划。这种检修方式能够更精准地识别潜在故障,避免不必要的检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DLT 1248-2013》主要涵盖了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价、状态监测、状态检修策略及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状态评价是整个状态检修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线路各部件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其健康水平。状态监测则是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如红外测温、超声波检测、激光扫描等,对线路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
在状态检修策略方面,该导则提出了不同的检修类型,包括日常巡检、周期性检修、针对性检修和紧急检修等。根据不同状态等级,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导则还强调了检修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
此外,《DLT 1248-2013》还特别关注了线路运行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周围植被等因素都会对输电线路的运行产生影响。因此,在状态检修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外部因素,以制定更加合理的维护方案。
为了确保状态检修工作的顺利实施,导则还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要求,包括人员培训、技术准备、资料管理、信息反馈等。这些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检修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保障检修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该导则为电力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通过实施状态检修,不仅可以减少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还可以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体而言,《DLT 1248-2013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是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技术标准,对于推动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状态检修将成为未来输电线路维护的重要发展方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