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230-2016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统一和规范电力系统中图形信息的描述方式。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6年实施以来,在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LT 1230-2016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类图形信息描述,包括但不限于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网络等。通过该规范,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图形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规范定义了电力系统图形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形元素的类型、属性、连接关系以及图层结构等。同时,还规定了图形数据的编码规则、命名规则以及存储格式,确保图形信息在不同平台和系统间的兼容性。
DLT 1230-2016强调了图形与数据的关联性,要求图形信息应能够准确反映电力系统的实际状态,并支持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例如,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图形信息不仅用于展示,还需与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等进行交互,为决策提供依据。
该规范还注重图形描述的标准化和模块化,鼓励采用统一的图形符号和表示方法,避免因图形表达不一致而导致的信息误解或错误操作。同时,规范支持多种图形格式的导入和导出,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DLT 1230-2016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智能电网建设。通过对图形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该规范也为电力行业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提供了技术依据。在开发电力系统相关软件时,遵循DLT 1230-2016可以确保图形功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减少重复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DLT 1230-2016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相关技术支持单位,都可以从中受益。通过统一的图形描述标准,可以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工作,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随着电力系统日益复杂,对图形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DLT 1230-2016的实施,为未来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该规范也为其他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总之,《DLT 1230-2016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是电力行业图形信息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推动电力系统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规范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