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230-2013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统一和规范电力系统中图形信息的描述方式。该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适用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调度及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该规范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图形数据的标准化水平,促进信息共享与系统集成。
DLT 1230-2013标准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的图形元素进行定义,包括但不限于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网络、负荷中心等关键设备和结构。通过对这些图形元素的统一命名、属性描述以及图形表示方式进行规范,使得不同单位和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互通与互操作。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视化管理水平,也为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电力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应用需求。例如,在图形描述中引入了层次化结构,使得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分层展示的方式清晰表达。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图形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如连接关系、拓扑关系等,以确保图形信息能够准确反映实际系统的运行状态。
DLT 1230-2013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图形信息在系统分析、故障诊断、调度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该标准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图形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用性,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该标准还注重与国际相关标准的接轨,参考了IEC 61970系列标准中的部分内容,结合中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调整。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也增强了我国电力系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在实际应用中,DLT 1230-2013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运行和维护等多个环节。例如,在变电站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依据该标准对图形元素进行规范化描述,确保设计成果符合行业要求;在运行管理中,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图形信息快速定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该标准也为电力系统软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许多电力系统软件,如能量管理系统(EMS)、配电管理系统(DMS)等,均需要按照DLT 1230-2013的标准来构建图形模型。这不仅提高了软件的兼容性,也降低了系统集成的难度。
总的来说,《DLT 1230-2013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技术价值的标准。它不仅规范了电力系统图形信息的描述方式,也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该标准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