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171-2012 电网设备通用数据模型命名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统一和规范电网设备的数据模型命名方式。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2年起实施,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电网设备的数据建模与信息交换。通过制定统一的命名规则,该规范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增强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共享能力。
DLT 1171-2012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易于理解的电网设备数据模型命名体系。该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确保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内容涵盖了电网设备的分类、命名规则、编码结构以及数据模型的定义等方面,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
在命名规范中,DLT 1171-2012将电网设备划分为多个类别,如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等,并对每类设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定义。这种分类方法不仅有助于实现设备信息的有序管理,也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系统集成提供了基础支持。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设备名称的构成要素,包括设备类型、功能属性、安装位置等,确保命名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此外,DLT 1171-2012还强调了数据模型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新的设备类型和功能不断出现,因此标准在设计时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这一特性使得该规范能够适应未来技术进步和系统升级的需求,保持长期的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DLT 1171-2012对于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命名规范,可以有效减少因命名不一致导致的信息混乱和系统兼容问题。同时,该标准也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
DLT 1171-2012的实施还需要配套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电力企业应加强对该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同时,相关部门也应持续关注标准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体来看,《DLT 1171-2012 电网设备通用数据模型命名规范》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行业标准。它不仅规范了电网设备的数据模型命名方式,还为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在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