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159-2012 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经济性评价导则》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的行业标准,旨在为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的经济性评价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依据。该标准于2012年发布实施,适用于采用湿法、干法、半干法等不同工艺类型的烟气脱硫装置,对火电厂在进行脱硫系统设计、运行优化和经济效益分析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烟气脱硫装置经济性评价的原则、方法、指标体系及计算公式等。通过对脱硫系统的投资成本、运行费用、维护费用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帮助火电厂全面了解脱硫装置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在经济性评价原则方面,《DLT 1159-2012》强调了系统性、可比性和实用性。系统性要求评价过程中应全面考虑脱硫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可比性则体现在对不同脱硫技术方案或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实用性则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指导运行和管理。
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单位污染物处理成本法和投资回收期分析法等。其中,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涵盖了脱硫装置从建设到报废整个周期内的所有成本,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运行、维护、检修和退役等环节,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经济性;单位污染物处理成本法则用于比较不同脱硫技术在处理相同污染物量时的成本差异;投资回收期分析法则用于评估脱硫装置的投资回报情况。
在指标体系方面,《DLT 1159-2012》设定了多个关键经济性指标,如单位烟气处理成本、单位二氧化硫处理成本、投资回收期、年运行费用率等。这些指标不仅能够量化脱硫装置的经济性能,还能为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提供统一的标准。
此外,该标准还特别关注了脱硫装置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性的关系。运行效率直接影响脱硫系统的能耗和化学品消耗,进而影响运行成本。因此,在经济性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运行参数对经济性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DLT 1159-2012》的实施对于推动火电厂节能减排、提高脱硫系统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企业合理选择脱硫技术路线,还能促进脱硫技术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同时,该标准也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环保政策和监管措施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总之,《DLT 1159-2012 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经济性评价导则》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的经济性评价提供了系统、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对于提升火电厂环保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