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151.2-2012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第2部分:试样的采集与处理》是由中国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旨在为火力发电厂中垢和腐蚀产物的分析提供科学、规范的试样采集与处理方法。该标准作为DLT 1151系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火力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设备寿命以及提高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中垢和腐蚀产物的试样采集、保存、运输及预处理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其内容涵盖了从取样点的选择、取样工具的准备,到样品的分类、包装、标识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所采集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垢和腐蚀产物的特性,为后续的化学分析和性能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试样采集环节,标准强调了取样点的选择应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工况以及可能产生的腐蚀区域进行合理布置。例如,在锅炉、汽轮机、凝结水泵等关键部位设置取样点,以全面覆盖可能存在的腐蚀和结垢区域。同时,取样工具应选用不会引入杂质或改变样品性质的材料,如不锈钢或陶瓷材质的采样器,以避免对分析结果造成干扰。
在试样处理过程中,标准详细说明了样品的清洗、干燥、粉碎、筛分等步骤。清洗是为了去除表面附着的杂质,保证样品的纯度;干燥则是为了消除水分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粉碎和筛分则有助于获得均匀的样品颗粒,便于后续的化学分析。此外,标准还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样品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对于松散的沉积物可直接进行研磨,而对于坚硬的垢层则需要使用适当的破碎设备。
在样品保存和运输方面,标准要求所有样品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密封保存,并在标签上注明取样时间、地点、设备名称及取样人员等信息。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潮湿和剧烈震动,以防止样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运输过程应保持记录,确保样品来源可追溯。
DLT 1151.2-2012的发布实施,不仅为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相关科研机构和检测单位提供了统一的操作规范。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垢和腐蚀产物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为设备的防腐蚀设计、运行优化和故障诊断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DLT 1151.2-2012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第2部分:试样的采集与处理》是火力发电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标准之一,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火力发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