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151.17-2012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第17部分:水溶性垢样中氯化物的测定》是由中国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旨在为火力发电厂中水溶性垢样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提供科学、准确的方法。该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等设备中形成的水溶性垢样,通过测定其中的氯化物含量,可以有效评估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腐蚀问题及水质控制情况。
氯化物在火力发电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成分,其存在可能对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氯化物容易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导致点蚀、缝隙腐蚀等问题,进而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水溶性垢样中氯化物含量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规定了水溶性垢样中氯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滴定法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溶解、过滤、滴定等环节。首先,将采集到的水溶性垢样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研磨、干燥等,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随后,使用适当的溶剂对样品进行溶解,使其中的氯化物充分释放出来。溶解后的溶液经过过滤去除杂质后,即可进行滴定分析。
在滴定过程中,通常采用硝酸银作为滴定试剂,利用银离子与氯离子生成难溶的氯化银沉淀的原理,通过滴定终点的判断来确定氯化物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的检测需求。同时,标准中还对实验条件、仪器设备、试剂配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此外,《DLT 1151.17-2012》还对测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要求,例如对空白试验、平行试验、标准溶液的标定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减少误差并提高测定的准确性。这些措施对于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该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火力发电厂对设备腐蚀情况的监控能力,也为相关科研机构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通过规范氯化物的测定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电厂的水质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从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DLT 1151.17-2012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第17部分:水溶性垢样中氯化物的测定》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技术标准,其内容涵盖了从样品处理到最终测定的全过程,为保障火力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