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033.11-2014 电力行业词汇第11部分:事故、保护、安全和可靠性》是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旨在统一电力行业中与事故、保护、安全和可靠性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该标准作为DLT 1033系列标准的一部分,为电力行业的技术交流、文件编写、设备制造以及运行维护提供了规范化的语言基础。
本标准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涉及事故处理、继电保护、安全防护以及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通过明确这些术语的含义,有助于提高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减少因术语不一致导致的技术误解或操作失误。
在“事故”部分,标准对电力系统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类型进行了分类和定义,包括但不限于短路故障、断线、设备损坏等。同时,还明确了事故分析、事故报告及事故处理的相关流程和要求,为事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保护”部分涵盖了电力系统中各类保护装置及其功能的定义,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这些保护措施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能够快速隔离故障区域,防止事故扩大,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安全”部分则强调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要求,包括电气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标准中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指导。
“可靠性”部分着重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提出了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通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有效减少停电事件的发生,提升供电质量,满足用户对电力供应的高要求。
DLT 1033.11-2014不仅适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也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维护等领域。其发布实施对于推动电力行业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该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确保了术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电力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总之,《DLT 1033.11-2014 电力行业词汇第11部分:事故、保护、安全和可靠性》是一部重要的行业标准,对于规范电力行业术语、提升技术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持续发挥其指导作用,为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