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 5190.3-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是由中国电力行业发布的国家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等工程中的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和施工过程。该标准旨在规范汽轮发电机组的施工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效率,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替代了之前的DL 5190.3-2004版本,体现了近年来在汽轮发电机组施工方面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经验积累。规范内容涵盖了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前的准备、设备运输与存放、基础检查、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等多个环节,对各阶段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施工准备,包括人员培训、工机具配置、施工方案编制等。同时,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此外,设备到货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收,确认设备型号、规格、数量等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
设备运输与存放是保证汽轮发电机组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设备损坏,避免振动、冲击和潮湿等因素影响设备性能。设备存放时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并定期检查,防止锈蚀和变形。
基础检查是汽轮发电机组安装的基础性工作。规范强调,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基础进行测量和验收,确保基础的标高、水平度、强度等指标符合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基础,应采取加固或返工措施,以保证后续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备安装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内容。规范对汽轮发电机组的主要部件如汽轮机、发电机、辅助设备等的安装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汽轮机的轴系找正、发电机的定子安装、轴承的调整等均需按照规范操作,确保设备运行平稳、安全。
调试与试运是检验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在完成安装后,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单体调试和整体试运,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制定详细的调试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试运过程的安全可控。
验收是施工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规范规定,验收应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数据记录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应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为后期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总之,《DL 5190.3-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对提高汽轮发电机组施工质量、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有效提升电力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