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 5162-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3年9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安装、使用及管理,旨在提高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了各类安全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其内容涵盖了施工过程中的高处作业、临边洞口防护、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操作、防火防爆、交通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高处作业方面,《DL 5162-2013》规定了防护栏杆、安全网、安全带等设施的设置要求,强调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坠落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对于临边洞口,规范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采用可靠的围挡设施,防止人员跌落或物体坠落造成事故。
在脚手架搭设方面,标准对脚手架的结构形式、材料选用、搭设高度、连接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搭设,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规范还对脚手架的检查、维护和拆除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防止因结构失稳导致的安全事故。
施工用电是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DL 5162-2013》对临时用电系统的布置、配电箱设置、电缆敷设、接地保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施工单位配备专业电工进行管理和维护,严禁私拉乱接电线,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机械设备操作方面,规范要求所有施工机械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规范还对大型设备的吊装、运输等作业提出了具体的安全要求。
在防火防爆方面,《DL 5162-2013》强调了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设置明显的消防通道。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使用,规范规定必须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进行管理,避免因火灾或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规范还对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进行了规定,要求在施工区域设置明显的交通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负责交通疏导,防止车辆和行人进入危险区域。同时,规范还对夜间施工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说明,确保照明充足、标识清晰。
总体来看,《DL 5162-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是一部全面、系统、实用的技术标准,为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升工程整体安全水平,推动水电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