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44T1702.1-2015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第1部分:设计标准》是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性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工作。该标准是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屋顶上安装和运行的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与电网的兼容性。
本标准由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制定,结合了广东省的气候条件、建筑结构特点以及电力系统运行需求,充分考虑了光伏发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规范设计流程和技术要求,确保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并与现有电网系统协调一致。
在设计方面,《DB44T1702.1-2015》对光伏组件的选型、安装方式、支架结构、电气系统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光伏组件应根据屋面的朝向、倾斜角度、遮挡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以最大化发电效率。同时,支架结构需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抗风能力的要求,确保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
在电气系统设计方面,标准强调了并网接入点的选择、逆变器的配置、保护装置的设置等内容。并网接入点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技术规范,确保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接入电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选型和配置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因此标准对其技术参数、安装位置及保护功能进行了详细规定。
此外,《DB44T1702.1-2015》还对防雷接地、防火安全、通信监控等辅助系统提出了设计要求。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防止因雷击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防火安全方面,要求光伏系统与建筑结构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采用阻燃材料,降低火灾风险。通信监控系统则用于实时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运维效率。
该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建筑结构的破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提升系统的整体能效水平。
《DB44T1702.1-2015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第1部分:设计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光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政府监管、企业投资和项目实施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参考依据。
总之,《DB44T1702.1-2015》是一项综合性强、实用性高的地方性标准,涵盖了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成果。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此类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将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