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44 T_2439-2023 内河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内河港口岸电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该标准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管理,适用于广东省内河港口的岸电设施建设、运行及维护,为相关单位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加强,内河港口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港口作业过程中,船舶靠港时通常使用柴油发电设备,造成大量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而岸电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船舶在靠港期间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港口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DB44 T_2439-2023》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广东省内河港口的实际需求和地理条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明确了岸电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内容涵盖了岸电系统的供电方式、配电装置、电缆敷设、电气安全、通信控制等多个方面,确保岸电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供电方式方面,标准推荐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供电方案,根据港口规模和船舶类型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要求岸电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适应不同电压、频率和功率需求的船舶。此外,还强调了电力调度和负荷管理的重要性,以保障港口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电气安全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包括接地保护、防雷设计、电气设备选型等,确保岸电设施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安全运行。同时,要求设置完善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力参数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故障。
在通信控制方面,标准鼓励采用智能化手段,实现岸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船舶用电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操作成本。
此外,《DB44 T_2439-2023》还对岸电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验收标准以及日常维护管理等内容。标准强调了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确保岸电设施从设计到运行的各个环节都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广东省内河港口绿色转型,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推广岸电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DB44 T_2439-2023 内河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价值的地方标准,为内河港口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