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4117 T363-2023风力发电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风力发电场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该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风力发电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破坏、植被损毁等问题,均需按照本规范进行植被恢复。
本规范由河南省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结合了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生态功能需求以及风力发电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技术要求。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植被恢复措施,改善因风力发电设施建设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技术内容方面,《DB4117 T363-2023风力发电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涵盖了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实施步骤以及监测评估等多个方面。首先,明确了植被恢复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恢复后的植被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
其次,规范详细规定了不同地形、地貌及立地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例如,在坡地、丘陵等地形中,应选择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则应优先考虑具有固土护坡功能的植物。同时,还强调了乡土植物的优先选用,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维护本地生态平衡。
此外,规范还对植被恢复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种苗选择、栽植密度、灌溉排水等关键环节。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植被恢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DB4117 T363-2023风力发电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还特别强调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求建设单位建立健全植被恢复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植被生长状况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监督和评估工作,提高植被恢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推动风力发电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风力发电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也为其他类似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未来,随着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DB4117 T363-2023风力发电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河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类似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