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33T787-201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火力、水力发电厂部分》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省内火力、水力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该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3年实施以来,对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所有从事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企业,涵盖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责、安全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过程控制、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与处理、安全培训教育等。通过明确各项安全管理要求,为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
在组织机构与职责方面,标准强调了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要求企业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在安全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全面的安全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将安全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对高风险作业进行重点监管,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可控。
设备设施管理是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类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关键设备和重要系统,应制定专项管理方案,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此外,还应加强设备的运行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业过程控制方面,标准强调了对各类作业活动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企业根据作业性质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对高危作业如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应严格审批流程,落实监护制度,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加强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防止违章指挥和违规操作。
应急管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标准要求企业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机制,对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同时,依法依规进行事故处理,落实责任追究,强化安全问责机制。
安全培训教育也是标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素质。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DB33T787-201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火力、水力发电厂部分》是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地方标准,为浙江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