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15T1489-2018光伏提水微灌工程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光伏提水微灌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该标准于2018年发布,适用于内蒙古地区及其他类似气候条件区域的光伏提水微灌系统建设,为农业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该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驱动水泵进行提水,并结合微灌技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工程系统。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用水效率低、能耗高、维护成本大等问题。而光伏提水微灌系统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水泵,再配合滴灌或微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实现了能源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技术规范中,明确了光伏提水微灌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水泵、输配水管网、控制设备以及微灌设施等部分。同时,对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选型、安装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此外,《DB15T1489-2018》还对工程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水源选择、系统容量计算、设备配置、管道布置、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标准强调了根据当地光照条件、作物需水规律和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在施工方面,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等环节也作出了明确规定,防止因施工不当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或使用寿命缩短。
运行管理是保证光伏提水微灌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规范中提出了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修、故障处理、数据监测等内容。同时,鼓励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握,提高管理效率。
在环境保护方面,《DB15T1489-2018》强调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合理选址、减少土地占用、避免破坏植被等。同时,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降低系统运行对环境的负担。
该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推动内蒙古乃至全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广光伏提水微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该标准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总之,《DB15T1489-2018光伏提水微灌工程技术规范》是一项集技术性、实用性与环保性于一体的行业标准,为光伏提水微灌工程的规范化建设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