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11_T1402-2017太阳能光伏在线监测系统接入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太阳能光伏在线监测系统的接入方式和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建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屋顶分布式光伏、地面集中式光伏等类型。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有助于提升光伏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能光伏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传输、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系统接口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其核心内容包括: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光伏组件发电量、逆变器运行状态、电网接入情况等功能;数据采集应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通信方式应支持有线或无线传输,并符合相关通信协议标准;数据格式应采用标准化的数据结构,便于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要求监测系统能够采集光伏阵列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关键参数,同时记录环境温度、辐照度、风速等影响发电效率的因素。这些数据的采集频率和精度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合理设定,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系统还应具备对异常数据的识别和报警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或运行异常。
通信协议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监测系统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标准推荐使用通用的通信协议,如Modbus、DL/T645、IEC 61850等,以确保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同时,标准还强调了通信的安全性,要求采取必要的加密和认证措施,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或窃取。
数据格式方面,标准明确了各类监测数据的表示方式和存储结构,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顺利对接。例如,发电量数据应以千瓦时(kWh)为单位,时间戳应采用标准时间格式,设备状态应以特定代码表示。这些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处理效率,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系统接口部分,标准规定了监测系统与监控中心、调度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的连接方式和接口规范。接口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支持未来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同时,接口设计应遵循开放性和兼容性原则,避免因接口不统一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
在安全防护方面,标准提出了对监测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物理安全的要求。系统应具备防病毒、防火墙等基本安全措施,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操作和管理监测系统。
《DB11_T1402-2017太阳能光伏在线监测系统接入规范》的发布实施,对于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光伏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和公众监督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