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11T881-2012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旨在规范建筑中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该标准自2012年实施以来,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对建筑光伏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工作。它涵盖了从系统选型、组件布置、电气设计到结构安全、防雷接地等多个方面,确保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选型方面,规范要求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朝向、遮挡情况以及用电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损耗的光伏组件,并考虑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性。此外,规范还强调了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鼓励将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实现美观与功能的统一。
在组件布置上,规范规定了光伏组件的安装角度、间距及排列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屋顶,如平屋顶、坡屋顶等,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安装方案和技术要求,确保光伏系统能够适应各种建筑形式。
电气设计是规范的重点内容之一。规范要求光伏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电气安全标准,包括逆变器的选型、电缆的敷设、配电装置的设置等。同时,强调了系统的并网接入和保护措施,确保光伏系统在并网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构安全方面,规范明确了光伏系统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光伏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其重量、风荷载、雪荷载等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对于特殊部位,如女儿墙、采光顶等,应采取专门的加固措施,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防雷与接地也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要求光伏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防雷和接地措施,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坏,并保障人员安全。同时,规范还对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接地材料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外,规范还涉及了光伏系统的监测与维护。要求在系统设计中预留监测接口,便于后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同时,建议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DB11T881-2012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提升了建筑光伏系统的设计水平,也为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该规范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