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11 T799-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交流充电桩》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维护,提升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捷性。该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4年实施以来,在推动北京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项目,包括住宅小区、商业场所、公共停车场等各类场景下的充电桩建设。标准涵盖了交流充电桩的技术要求、安全性能、电气设计、通信协议、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为充电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在技术要求方面,《DB11 T799-2014》对交流充电桩的输出功率、电压等级、电流范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标准要求充电桩应具备足够的供电能力,满足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对充电桩的保护功能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以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在安全性能方面,标准强调了充电桩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以及防雷防静电措施。充电桩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元件,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和异常情况下均能保持稳定。此外,标准还规定了充电桩的防护等级,要求其具备一定的防水、防尘能力,以适应户外或半户外环境的使用条件。
在电气设计方面,《DB11 T799-2014》对充电桩的配电系统、电缆选型、接线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标准要求充电桩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电气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电力浪费或安全隐患。同时,标准还鼓励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充电桩的运行效率和管理能力。
在通信协议方面,标准规定了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充电桩与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要求。通过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可以实现充电桩与后台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升充电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标准还要求充电桩具备一定的数据记录和上传功能,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运营管理。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标准对充电桩的使用环境进行了明确要求。充电桩应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并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因外界电磁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标准还对充电桩的安装位置、通风散热、噪声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DB11 T799-2014》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不仅规范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技术要求,也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显得尤为重要。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相关标准也将不断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