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B11 T1838-202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该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电气工程,为施工阶段的BIM模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质量、施工效率以及后期运维管理水平。通过明确BIM模型的细度等级,确保各参与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基于一致的信息模型进行协作,从而减少设计变更、优化施工流程,并提升整体项目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标准中明确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的分级原则,包括模型构件的几何精度、信息完整度、属性数据及关联关系等方面的要求。不同阶段的模型细度等级对应不同的信息深度,例如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等,每个阶段均有相应的模型细度要求。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BIM模型细度直接影响到工程量计算、施工方案制定、材料采购以及进度管理等多个环节。标准通过对模型细度的分级,帮助施工单位合理安排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后续的运维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BIM模型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更新和信息交互机制。要求各参与单位根据项目进展及时调整模型内容,确保模型与现场实际相符。同时,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模型进行管理,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作业。
《DB11 T1838-202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建筑电气工程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升了行业的技术水平,也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实际应用中,该标准为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等各方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有助于解决传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促进各方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工程领域对模型细度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DB11 T1838-202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规范,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