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SLT 53-1993农村水电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规范》是由中国水利部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农村水电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工作。该标准自1993年实施以来,在推动农村水电系统现代化、提高运行效率和保障供电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水电电力系统是国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偏远地区和山区,农村水电站承担着重要的供电任务。由于这些地区的电网结构相对薄弱,运行环境复杂,因此对调度自动化的要求较高。《SLT 53-1993》正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制定的,为农村水电系统的调度自动化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
该规范主要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设备配置、数据采集与传输、控制方式、通信协议以及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标准化,确保了农村水电系统在调度过程中能够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操作。
在功能要求方面,《SLT 53-1993》强调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故障报警等基本功能。同时,还规定了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设备配置部分明确了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数据采集装置、控制终端等,并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有助于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运行需求。
数据采集与传输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SLT 53-1993》规定了数据采集的范围、频率、精度以及传输的方式和协议。通过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标准,提高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减少了信息传递中的误差和延迟。
控制方式方面,规范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多种控制模式,包括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远方控制。同时,应设置合理的控制逻辑和保护机制,防止误操作和系统故障带来的影响。
通信协议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SLT 53-1993》推荐使用通用的通信协议,如RS-232、RS-485或以太网等,确保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规范还特别强调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防雷、防干扰、防病毒等措施,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同时,应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村水电系统的不断发展,《SLT 53-1993》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虽然该标准已实施多年,但其核心理念和技术要求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我国农村水电调度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